西安市城市切换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本站热门关键词:深圳电子展  上海电子展  成都电子展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世界机器人大会 服务贸易交易会

站内搜索

代表委员热议丨电子信息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核心技术逐步突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不断探索特色发展之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电子信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力点、核心关键环节攻关以及赋能作用的进一步释放,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

未来5年有哪些发力点?

202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2%,增速同比提高14.1个百分点。总体呈现出产业韧性强、创新推进快、转型升级稳的特点。

其中,集成电路在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提振了业界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信心。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市场空间和发展韧性。‘国内国际双循环’对集成电路产品出口,以及消费电子等包含集成电路器件的产品出口带来利好,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市场开拓。相信未来一段时期,集成电路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5G通信带来的万物互联、新能源汽车,以及新的技术平台建设,将对集成电路的市场需求形成牵引。”

“十三五”期间,信息通信基础建设成效显著。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加快构建,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5G商用迈出坚实步伐,累计开通基站71.8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两亿户。

“保守估计,信息通信业的溢出效应是6∶1,也就是运营商的信息通信可以促进6个以上行业的数字经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表示,“5G时代,信息通信不仅要架设承载网络,也要构建数字经济的底座,成为数字经济的倍增器。”

新型显示产业是升级新型消费、壮大数字经济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新型显示整体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国产显示面板出货总量约占全球市场的53%,产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

“‘十四五’期间,TFT驱动的Mini LED背光技术、Micro-LED以及喷墨打印工艺生产的OLED面板等新型显示技术,有望进一步实现突破。”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向《中国电子报》指出。

作为数字经济的加速器,量子通信、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两会期间,来自吉利、长安、长城、上汽等多家车企代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建议。

“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5~10年产业规划,并扶持、激励高创新能力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搭建完善自主可控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同时,拓展国际经贸合作,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全球化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从多个维度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去’整体实力。”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提案中指出。

哪些关键环节亟待突破?

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但也应看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多个领域存在“卡脖子”难题,亟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基础、提高产业链水平。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要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服务保障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培养出更多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有市场影响力,抗打击、有韧性的市场主体。”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向《中国电子报》表示。

基础及核心技术环节具有多学科技术体系交叉融合特点,自主创新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予以保障,推动优势资源高效整合,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要着力加强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的建设。国家实验室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特征,是创新产业链条布局、实现全要素配置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迫切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学平台,有力有序地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集中力量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指出。

在技术攻关过程中,既需要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突出重点。

“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产业要始终将基础研究作为重点。除了立足长远未雨绸缪,也要关注现阶段和临近的关键核心需求,通过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或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把技术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周玉梅指出。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等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没有无用之用,何来有用之用。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要以学科群、新工科、强基工程为抓手,在基础学科和人才培养上下工夫。”张云勇指出,“强基工程着眼于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数理化是原始创新的原动力,文史哲是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关键。”

基础及核心技术是典型的资金密集产业,从研发到形成营收的周期较长,利用投融资手段支持攻关主体成为业界刚需。

“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方式灵活,可以和国家科技投入互为补充,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郝跃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对短期无法获利的前沿研究和存在不确定性的未来技术投入热情普遍不足,需要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上下工夫,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融通渠道;鼓励资本市场适度放宽对科创企业的盈利要求,形成促进创新的科技投融资新体系。”

对社会经济如何支撑引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电子信息产业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人脸识别、红外测温、增强现实的无接触体温识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人群流向和防控范围定位,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展的疫情检测和分析研判,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等IT设施,为线上教育、远程工作、虚拟旅游等多种业态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曾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经历疫情考验,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可以抵抗风险,打造高韧性智慧企业、坚持“数字技术+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做有价值的转型、集团企业转型共享服务先行以及强调预测和智能化决策,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新风向。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电子信息产业需提升发展质量,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释放赋能作用。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攻克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与各个行业领域的高度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向《中国电子报》表示,“同时,要全面强化企业电子信息化建设,推动实施建设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和产业数据生态,拓宽产业应用领域。”

作为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创始人,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向记者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国制造”有三个趋势。一是两化融合程度日益深化,工作重心正在由“深化局部应用”向“突破全面集成”转变。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明显。三是跨界融合创新取得突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场景的深化应用,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模式和新型业态。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应打造稳链强链补链工程,推动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加强研发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同时,打造全产业生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刘伟说。

作为工业制造类企业,美的致力于通过工业互联网驱动转型,现已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超过200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中心主任李金波表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产业,在赋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政府管理方面前景巨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级。

“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5G新基建的特性,加快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将提升企业全价值链的运营效率。”李金波表示,“建议国家给予企业数字化转型、端到端服务打通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投入,实现各行各业制造业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


责任编辑:赵强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互联网 5G新基建 数字化 智能化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相关产品
      暂无资料
    相关信息
    • 常见问题
    • 展会中心
    • 展位咨询
    • 参展咨询
    • 在线留言
    • 13811553498工作时间:8: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