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城市切换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本站热门关键词:深圳电子展  上海电子展  成都电子展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世界机器人大会 服务贸易交易会

站内搜索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透露五大新趋势

出门不用担心停车问题,从地图软件上就能看到附近的泊车情况,由系统自动引导到有车位的停车场,进出无感支付;工作、居住的楼宇变成了一部部大号“手机”,消防、安防、电梯、门禁等都成为了手机中的APP,可以实现中台协同管理;疫情期间去不了学校也没关系,智慧教育云平台把教室搬到了网上;看病不再是难题,坐在家里就能接受线上诊疗,药品还能直接邮寄到家……智慧城市正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事实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从2012年启动较大规模试点,到2014年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确认为国家工程,再到国家发布“新基建”的号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各地政府不约而同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写入2021年首要发展任务,一幅全新的智慧中国图景正在全面铺开。新型智慧城市究竟“新”在哪里?近日,202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峰会在无锡召开。来自产、学、研各界专家围绕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呈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一盘棋”

“当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仍面临内涵认识不统一、顶层设计不科学、动力积极不长效的问题。”赛迪网常务副总裁庄健指出,“这就需要新型智慧城市从根本上面向运营、面向人本、面向技术重塑、面向横向贯通,只有不断演进才能支撑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意识到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推进系统工程建设,因此先后推出顶层设计相关的政策文件,开始重新思考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布局。比如深圳市在《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成立新机构、采用新模式,努力将原有的“一盘散沙”凝聚成“一股劲儿”。再比如无锡,围绕“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新型智慧城市”与华为智慧城市团队历经一年时间联合编制了《无锡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把整套全景图,路线图,施工图和流程图描绘得更加细致和清晰,并宣布将采取共建化,底座化,模块化和资源化建设的模式来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质效。

“回顾近十多年来各方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大家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国家以及各地方在积极推动顶层设计,有序加以落实和推进,逐步构成整体思想统一的过程,向‘全国一盘棋’的方向发展。”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吴志刚表示。

趋势二:发展重心从项目管理转向长效运营

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由政府主导、规划和设计,“重建设、轻运营”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很多智慧城市项目虽建立起来,但是无法实现长效发展。打个比方,这就像是精心打造了一个游乐场,配套的餐饮、娱乐、安保、卫生服务等却没有跟上,这个游乐园很快就回变得难以维系了。

长期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都存在“碎片化”建设的问题。“我们走了很多地方,看到很多地方在讲智慧城市,尽管大量投入却看不到建设如何带来产出、如何创造价值。” 朗新科技集团董事长徐长军谈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的依靠政府,没有良好的造血系统是行不通的。

“我们应该打破原来的旧理念,更多转向聚力各领域优秀企业,聚集产业发展的力量带动中小城市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从基础设施、运营、数据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强化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认为, “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智慧城市长期运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不断凸显出来。之前我们更多聚焦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未来要更多地凸显长效运营,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

趋势三:大数据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

在各地区的发展纲要中,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系统中枢被反复提及。数据成为了业务横向融合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管理能力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认识到,只有数据有生命力,发展才有驱动力。

在传统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尽管部门、企业、社会都产生并积累了大量信息和数据,但各类数据之间并未进行有效融合,数据汇集共享、关联分析和高效利用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智慧城市高效协同运转需要和城市运行“全貌”展示需求。

“新型智慧城市或者数字城市的建设一定是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系统总集成、决策总指挥、运营总综述、服务总平台。” 徐长军谈道。吴琦指出:“智慧城市的核心市场要素是数据,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要注重挖掘和激活数据潜能,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支撑。”

趋势四:安全保障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要务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甚至是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民生的第一要求,保障安全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责任。各地都应将应急体系和应急产业纳入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安全方面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以网络信息安全为例,“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推进,控制中枢、电脑控制潜在安全风险增加。诸如软件漏洞、操作失当甚至是黑客攻击等等,一旦发生问题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李毅中谈道。

如何解决智慧城市必须解决的网络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提出:“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网络管理观,构建主动免疫的保障体系。”他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必须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从数据采集到传输信息,再到后台处理过程都要在可信计算环境中实现动态关联可视,避免产生“马后炮”的情况。朗新科技集团副总裁张亮建议,建设大数据安全防护平台,构建敏感数据使用的安全模式,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无授权不使用,为数据流通交易提供安全防护体系。

趋势五:出发点重新回归至“以人为本”

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人”服务,根本上是促进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行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从过去的“信息技术”回归到了“人”这一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曾在采访中指出,纯粹从技术上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会非常困难,因为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往往技术铺垫下去还没能贯彻到应用中,新技术就已产生,将原有技术迭代掉了。但如果从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中不同主体工作、生活中的痛点构想,将需求细化、拆解、整合,再用技术来解决问题,效果会好很多。

潍坊市大数据局局长于冬菊表示:“在社会治理和服务方面,我们感觉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下移。从原来的政府治理和服务,到现在扩展到城市生产和生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让这个城市,让老百姓具有更强的体验感,能感觉到这个城市是有温度的。”吴志刚也提出,只有采取用户至上方式,提升城市参与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有机构预测,到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显示,我国大量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城市从两年前占比57.7%增长到80%,而处于准备期的城市占比则从42.3%下降到11.6%。可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然进入全面推进的“深水区”,全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责任编辑:宋婧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大数据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相关产品
      暂无资料
    相关信息
    • 常见问题
    • 展会中心
    • 展位咨询
    • 参展咨询
    • 在线留言
    • 13811553498工作时间:8: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