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城市切换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本站热门关键词:深圳电子展  上海电子展  成都电子展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世界机器人大会 服务贸易交易会

站内搜索

2020年下半年中国信息化走势分析与判断

2020年上半年,信息化在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云经济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线政务服务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城市大脑”应用加速赋能城市治理,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预计下半年,疫情影响短期内难以消失,信息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新基建”将加速区域布局,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服务体系、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将提速,网络扶贫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新场景也将加速涌现,“大数据+网格化”的基层治理模式会加快形成。

一、上半年情况综述

(一)新技术为“战疫”提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加快应用步伐

一是5G网络依托超高速率、超低时延和超高密度等能力助力快速化战“疫”。5G网络为应急指挥、交通枢纽和医院管理等领域提供通信保障,在远程指挥、远程会诊、大数据管理、防疫机器人、红外线测温仪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电信运营商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北京小汤山医院等地,开展了5G覆盖工程和直播通道建设。杭州、武汉和荆门开展了三地5G远程诊疗,共同探讨救治方案。二是大数据技术依托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助力管理决策效率提升。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展疫情分布和发展趋势分析,保障防疫重点区域和人群管控工作精细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信息,帮助企业绘制“客户画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为公众提供前14天的到达地市信息查询;微众银行、浦发银行等探索开展大数据征信实践,快速预测企业还款能力。三是人工智能技术依托算法优势和平台能力助力生产经营效率提升,促进了检测手段和设备设施智能化。例如,百度、旷世、商汤等企业推出了基于“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的AI测温系统,可提供快速鉴别服务。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自动无人消毒车、巡航宣传无人机等设备加速了普及应用和推广。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2020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遭受巨大冲击,一季度增加值同比下降10.2% ,不少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企业纷纷拥抱数字化转型,主动寻求“数字突围”。

一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资源供需对接和优化配置。海尔、用友、航天云网等龙头企业发挥自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数据信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交互、物资调配、业务协作。二是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企业高效转产、“不碰面生产”。一些企业依托柔性化生产能力和数字化基础支撑,快速实现产能转换,探索形成“人员间无接触”等新生产方式。例如,富士康、海尔、赢合科技等企业发挥其在自动化设备制造、新工艺研发,以及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优势,快速实现医疗物资的批量化生产。宝山基地的冷轧热镀锌智能车间利用远程运维技术,打造了24小时运转却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灯工厂”。三是通过上平台、用平台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快速复工复产。一些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快技术、产能与订单互联共享,通过远程办公、协同制造、电子商务等方式,快速提升企业数字化生产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复工复产。比如,猪八戒网推出“免见面”外包服务系统,整合企业大数据查询、健康体检、真人管家等增值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服务采购全流程线上化。

(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20年上半年,“宅经济”、“云经济”、“无人经济”和“直播带货”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按下“快进键”,触发了新场景新应用,创造了新契机和新增长点。

一是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宅经济”大放异彩。在线教育、到家服务、生鲜电商、餐饮外卖和在线娱乐等“宅经济”新模式备受青睐。调研表明,截至3月,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4.23亿;生鲜到家服务同比增长率达到200%以上;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3.98亿。二是以云办公为代表的“云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云办公、云医疗、云游戏、云健身、云逛街和云招聘等“云经济”,激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月3日,钉钉有2.88亿活跃用户和超1000万家企业,企业微信有6000万活跃用户和超250万家企业,华为云Welink新开户企业数1.7万。调查显示,有超60%的消费者使用了“云逛街”模式,并表示疫情后仍会沿用该模式。三是以无人新零售为代表的“无人经济”备受关注。以无人新零售、无人机、无人车、无人物流、无人银行、无人工厂等为代表的无人经济迅猛发展。据统计,1-5月,我国新增成立无人零售相关企业1827家,新增无人机相关企业3342家。四是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新引擎。利用“手机+主播+货品”让货品走出去,让消费者走进来的“直播带货”模式,成为激活电商流量的重要触点。例如,湖北推出“市长带你看湖北”直播活动,当日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793万元。

(四)在线政务服务支撑和防疫复工“两不误”

2020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门汇聚资本、技术、人才、物资、信息等要素,创新在线政务服务模式,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一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效支撑。通过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码”、建立健康通行码跨省份互认机制,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上线复工复产防疫服务专题快应用等方式,在疫情联防联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接入40余个国务院部门、32个地方政府,覆盖证照、教育、助残、民政等多领域服务。二是“掌上办”、“指尖办”助力政务服务“不打烊”。各地各部门通过整合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账号等,打造“全流程、一体化”的“掌上服务大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7×24不间断政务服务。例如,广东的“粤省事”APP、上海的“随申办”小程序、天津政务服务官方微博、“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人社部政务微信公众号等,都能高效满足疫情期间民生保障和企业复工复产之需。

(五)“城市大脑”应用加速赋能城市治理

2020年上半年,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数字治理模式得到高效应用,在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基于神经感知和大数据对城市风险隐患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和预警。“城市大脑”对重点区域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可确保对异常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例如,杭州市利用“城市大脑”进行数据比对共享。二是基于数据资源整合和统筹调度,提高城市的应急指挥和处置效率。“城市大脑”通过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汇聚、统一调度,可实现跨部门应急协同联动,提高应急指挥和处置效率。三是基于业务融合和模式创新推进民生服务“温情化”。“城市大脑”推动系统、数据、业务交互融合,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温情化”民生服务。例如,海口市依托“城市大脑”为市民提供药店查询、在线问诊、大货车电子通行证自助等在线化便民服务。四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支撑城市管理科学决策。杭州、海口、深圳、上海等地依托“城市大脑”,对多维度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价值挖掘,全面提升管理决策科学性。

(六)个人信息过度收集问题突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形势严峻

2020年上半年,身份信息、位置信息、行动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状况、交易信息、人脸信息等个人信息面临较大的泄露风险。中央网信办2月份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信息采集主体多而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在疫情防控期间,派出所、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物业等组织均不同程度地收集了个人信息,但由于存储和保护责任不明确、信息管控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个人信息存在泄漏隐患。二是个人信息存在过度收集现象。部分APP软件提取个人通讯录、地理位置等信息,社区、商场、办公楼宇等特定场所登记出入人员身份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三是信息收集等多环节安全防护技术手段缺乏。村委会、街道、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基层组织在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管理与技术手段方面基础薄弱,个人信息采集、汇总、传输、披露等多个环节均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丢失、滥用。

二、下半年形势展望

(一)数字“新基建”将加速布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纷纷制定和出台落实政策,加大数字“新基建”投资力度,部署开工一批数字“新基建”项目。预计,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逐步有序到位和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主的数字“新基建”将迎来发展窗口期。

一是5G网络建设与应用将持续深化。5G网络建设将加快推进,5G频率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基站建设步伐加快,新增5G基站将超40万个;5G产业链逐步做大做强,区域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重点产业链环节“补短板”取得突破性进展;5G在远程医疗、智慧教育、工业互联网、智慧旅游、超高清视频和VR、AR、MR等行业中的应用普及将拓展深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数据中心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步伐将加快。融合性技术创新将驱动数据中心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基础设施向高密度、超大规模化方向演进;数字政府、产业数字化、数字孪生城市等应用场景需求不断激发,牵引数据中心向服务化、定制化发展;内源性数据治理需求将成为推动数据中心建设效能提升的主要动力。三是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将向纵深推进。在“新基建”引领下,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将为社会智能化发展提供人工智能算力支撑和算法服务;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发挥。电网、铁路、公路、桥梁、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步伐将大幅加快,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工业互联网将加速在地方落地。在《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的指导下,工业互联网将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驱动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将进一步赋能行业发展。企业将“自下而上”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推广,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构建区域、行业、企业子平台,聚焦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生产线数字孪生等平台关键技术,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地方加速落地。

(二)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将提速

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深刻变革,单个企业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完成转型,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数字化生态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4月份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从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多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5月,国家发改委联合17个部门、100多家数字化龙头企业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旨在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金服”的一体化数字化转型生态服务体系。

预计2020年下半年,“政府部门-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联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格局将加快形成,基本构建成“方法科学、机制灵活、精准有效”的政策体系,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服务、要素保障、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将持续提升,企业“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将在搭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丰富工具模型、数据运营等方面持续发力;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等将不断优化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咨询、智力支持、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金融机构将加紧探索新型融资新服务,构建企业信用监测、产能对接、大数据风控等服务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三)不确定因素增多,倒逼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加速构建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濒临中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部分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压力日益加大,汽车、电子、机械、家电、机器人等行业上游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关键设备面临断供风险,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迫在眉睫。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进行了专门研究。

预计2020年下半年,各地、各部门将围绕健全和完善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加紧部署“补链”、“固链”、“强链”等系列行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完整性和竞争力。在“补链”方面,将围绕高端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力度,提高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自主供给,突破瓶颈制约。在“固链”方面,将加速供应链要素数据化和数据要素供应链化,打造形成“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互补、生产互补、供应互补的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在“强链”方面,将支持优势企业在低成本创新、高效率制造、综合集成、快速交付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四)网络扶贫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明确,到2020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并巩固提升网络扶贫目标任务。《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电商脱贫综合示范,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网络扶贫新模式。

预计2020年下半年,随着《网络扶贫行动计划》、《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政策措施的深入贯彻落实,网络扶贫将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将基本建成,实现网络覆盖、信息覆盖、服务覆盖。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电商服务将通达所有乡镇,快递服务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网络教育、网络文化、互联网医疗、电子商务等为脱贫摘帽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各地“网络扶贫”行动将加速向纵深发展,在信息惠民、网络扶贫深度行、特殊贫困群体帮扶、贫困人口监测预警、协同扶贫、电商脱贫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做法,为其他地区开展网络扶贫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涌现一批新模式、新场景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公共数据资源相关政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要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各地积极采取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政企数据融合应用试点等措施,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预计2020年下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各部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和共享融通机制将基本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逐步规范有序,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将逐步形成。在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将涌现出一批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技术支撑保障能力、业务管理和数据资源配置、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试点地区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经验。

(六)基层治理加速向“大数据+网格化”模式演进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在此次疫情中,由于社区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采集、出入登记、通知传达、体温上报、疫情线索、人员排查、数据分析、后续跟踪等工作多采用传统手段,导致疫情防控效率较低,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这也更加凸显出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3月,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引》,要求各地推进社区防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形成立体式社区防控数据链路和闭环,为今后以数字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预计2020年下半年,各地将在强化街道和社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能力上持续发力,将大数据的精准保障与网格化精细管理有机结合,健全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数据高效汇聚整合和横向融通机制,优化社区数据采集、事件上报、分流处理、办结反馈的闭环处理机制,加快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的“被动式、应激式、经验式”向基于基层数据分析的“主动化、常态化、科学化”转变,探索形成一批以“广覆盖、全要素、高智能、大联动”为特征、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精细化治理模式。


    关键词:

    电子展会  上海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相关产品
      暂无资料
    相关信息
    • 常见问题
    • 展会中心
    • 展位咨询
    • 参展咨询
    • 在线留言
    • 13811553498工作时间:8: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