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城市切换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本站热门关键词:深圳电子展  上海电子展  成都电子展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世界机器人大会 服务贸易交易会

站内搜索

“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新基建之路准备这样走

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新基建之路准备这样走

作者:袁也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三阶段八举措,新基建是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的必经之路

2020年开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总体经济受到了不可避免的短期冲击。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北京、广东、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已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响应“新基建”,推进重大项目的落实完成,稳定我国总体经济增长。

“新基建”强调融合与创新发展,以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和提升效能为抓手,未来将统筹构建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智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对国家数字经济“底座”进行一次全面的加固与升级。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在一个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阶段。新基建助力“十三五”规划妥善收官,同时高度契合“十四五”规划发展蓝图,在发展中起到良好的承上启下作用,势必将成为地方政府“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力的战略导向。具体来看,“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发展新基建将经历“传统基建转型”、“数字基础升级”和“数字融合创新”三个重要阶段,针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开展八大主要方向建设。

“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新基建之路准备这样走.png

阶段一:“后疫情”稳增长阶段,传统基建新兴子行业率先发力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速趋缓,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经济出现衰退,加剧我国对外出口承压。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6月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大宗商品对中国出口或大幅下降46%,货值下降总额将达155-331亿美元之间。与此同时,消费领域如汽车、餐饮和旅游等重要行业皆受重创。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份的零售数据,消费者支出较去年同期下降2.8%。北京疫情二次爆发以来,诸多食品生鲜市场销毁库存,线下零售销售额同比减少4成以上。可以预见,在出口和消费双双受阻的背景下,投资拉动经济继2008年“四万亿计划”之后再次成为政府与民间资本达成的一致共识,成为当前国家稳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传统而言,基础建设将托底实体经济;当下而论,新基建将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在新基建当中,涉及带动投资金额大,以及已有产业基础的细分领域将成为“后疫情”时期地方政府恢复经济运行的首选起跑方向。

发展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投资具有较强的逆周期性,是基础建设中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种类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包括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20多个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群之间实现各种要素流动不可或缺的运输管道。在本轮新基建建设中,城际轨道交通的投资规模最大,2020年计划累计投资超5000亿元,有望对社会经济起到最直接的“企稳”作用。

发展传统行业新兴细分行业。能源板块当中,在电力供给侧,我国已具备全国范围内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网络,将大型能源基地和用电地区置于特高压电网覆盖范围内,能够保障地区间电力供应、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核准包括白鹤滩-江苏、南昌-长沙等“五交两直”特高压工程,涉及项目动态投资总规模919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在电力使用侧,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新能源车充电桩刚需不断放大,市场空间可达千亿元规模。除此之外,在物流行业,我国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全面建设,投资超百亿元用于冷库、冷藏车、采摘预冷、加工预冷等硬件升级,针对现存冷链基建“供需错配”的局面进行补链、强链,以大幅降低农、水产品在运输储存方面的损耗问题。

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冷链物流属于典型在传统行业基础上衍生而成的新兴子行业,其发展趋势均具备一定逆周期性,产业链条较长,可带动设备制造企业恢复生产,广泛拉动社会投资,增加就业岗位,非常适宜作为地方经济下行周期的一剂“强心针”率先发展。

阶段二:数字基建转型阶段,加固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底座

新基建的本质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十四五”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将经历从“马力”经济向“算力”经济转变的结构性跃迁,数据经济驱动的新增长方式正在形成。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要求开展大规模新型“硬、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以5G 基建、卫星基建(CT基建)作为信息通信传输的核心引擎,以大数据中心作为海量数据分析处理的算力空间支撑,为下一阶段大规模数字创新融合应用的广泛铺开打好底层硬件架构基础。与此同时,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软科技”基础设施(IT基建),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突破供需物理限制和产业行业边界,为下一阶段数字创新融合应用拓展业务覆盖的广度和纵深。

“硬科技”基建方面,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四家5G商用牌照持有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中国广电在整个5G产业链环节中承担建设与运营的重责,5G商业价值不断被挖掘,位于无线侧、有线侧、终端侧等5G上下游多类设备制造环节的多家优秀企业已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当前,5G基站建设在全国各个主要城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2020年6月,根据《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北京将在年内实现1.3万个新增5G基站,实现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上海版“新基建35条”规划未来三年上海将计划新建3.4万个室外5G基站,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预计在“十四五”建设中期,5G基建将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带动超过2万亿元的投资。

1122.png

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范围,社会资本助推中国航天进入商业时代,全面开启空天轨道资源的战略布局。作为5G通信覆盖填隙的最优选择,卫星互联网是对我国超过70%没有信息接入能力区域的有效补充。全区域覆盖将助力我国实现天空、水体、土壤等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河水水位流量、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地震数据等极端气象的灾害预警;实现电力物联网对偏远无人地区的电力设施及线路的实时布控。卫星互联网产业涉及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以及运营服务四大环节。近年来,我国多个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相继启动。从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和地面站建设三个市场对卫星互联网投资规模进行测算,预计在2022-2023年我国卫星互联网投资总规模将有望突破400亿元。

20年前,全球数据增长速度大约维持在每天100GB,而现在,数据增长速率已达到每秒5TB。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奔涌而至,我们的生产生活及万事万物正在被数字所定义。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2020年制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并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将在全国布局10个左右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即实力,计算能力将跃升为一个地区未来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拥有区域级超级数据中心的地区将有机会支撑商业模式创新,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全价值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这些竞争优势的建立将在“十四五”中期得以展现,先行地区或将取得在未来支配产业价值分配的至高权力。

“软科技”基建方面,疫情过后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业务“数字化上云”是企业未来求存的必经之路。云计算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灵活的资源共享池,能够有效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国内云计算主要以游戏、视频、电商和社交等“To C”端应用为主。在“十四五”中期,云计算将有望在“To B”领域迎来更快速的增长,助力“物联网+”在金融、医疗、工业等实体行业的部署。与其同时,“新基建”建设形态需要借助区块链技术机制来达成在事件被执行时的“去干挠性”和“有序性”,达成事件“更公平、更公正、更公开”的社会形象展现;需要借助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和新型计算方法以面对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处理模糊语音处理、人脸识别以及视频监控等复杂问题,为下一阶段社会民生融合创新应用的全面爆发打好基础底座。

阶段三:数字驱动创新阶段,全面提升国计民生幸福指数

“十四五”期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将成为“十四五”末期的重要发展蓝图。在前一阶段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基础之上,国家致力于创造数字社会民生融合应用,带动社会消费升级,大力改善国计民生,推动社会经济朝着更高品质和更加普惠的方向健康发展。

发展智慧交通,打造未来城市智能出行方式。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了道路交通运载工具的自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从而衍生出以自动驾驶、车联网为代表的交通新变革,促使传统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为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复杂的道路环境要求下一代车载智能化设备具备“足够智能”,例如高精度北斗车载终端、汽车电子标识、C-V2X车路协同等,以满足智慧交通低速应用场景(公路收费、智慧停车)和高速应用场景(路面车况信息采集、恶劣天气场景下路况预判)等复合场景应用。理想化的未来交通系统可以全方位提升城市机动车辆通行效率、促进道路停车规划合理性、降低交通安全事故概率,提供更快捷、更安全、更舒心的地区出行体验。

发展智慧医疗,推动社会医疗资源优化配置。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群体增速加快、医疗资源供需严重失衡等社会问题的持续发酵,打造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医疗服务卫生体系刻不容缓。在5G网络通信、混合云计算服务、智能机器人技术、视讯系统、移动医院信息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加持下,智慧医疗正在不断扩大4K/8K超高清会诊、远程急救、远程手术、远程心理咨询等远程诊断与指导类应用,以及医疗器械自动化生产、医疗物资运输、防疫自动消毒测温等机器代替人工应用,打破传统医疗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现代化程度。

发展智慧能源,打造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可分为物理层、信息层和智慧应用层三方面。物理层建设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氢能产业链、电网数字化建设、管廊、站址等供能设施一体化,以及清洁能源产业智能化生产;信息层任务主要包括建设能源大数据平台,强化电力、天然气、热力管网等各类能源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应用层任务主要提供智慧用能服务,包括能耗监测平台和监测终端建设,促进不同能源形态协同转化,打造多场景形态下的综合能源服务。综合能源服务是对整个能源供应链的服务延伸。传统能源供给企业在能源生态链中只扮演“生产者”的角色,从不参与能源的流通与消费。而在分布式能源政策和智慧能源“数字体制”的共同推进下,信息流与价值流不断交互的新特征逐渐形成,使多元化能源市场交互服务于社会的构想成为可能。

创建智慧城市,助力社会民生迈向人性化、科技化、智能化。城市的本质是一种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集中供给,在空间、环境、能源等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生产效率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复杂网络平台。新一轮智慧城市的革命,将由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城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解决有限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与高速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城市运营和治理迈向精细化和现代化。智慧城市是“十四五”末期数字社会民生融合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产物,通过城市感知网的全面建设,帮助城市在有限的存量资源内配置更多的“闲置空间”来满足需求的增长,全面整合和优化民生服务,推动数字城市进入可持续高速发展期。不过,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每个城市所处的区位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拥有的城市基础和产业技术也不尽相同。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行智慧城市建设时要采取一事一议,结合本地政务、教育、交通、医疗等各行业形态特征,进行“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建设。


责任编辑:沈丛


    关键词:

    新基建  电子信息博览会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标签:电子展
    相关产品
    相关信息
    • 常见问题
    • 展会中心
    • 展位咨询
    • 参展咨询
    • 在线留言
    • 13811553498工作时间:8: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