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城市切换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本站热门关键词:深圳电子展  上海电子展  成都电子展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世界机器人大会 服务贸易交易会

站内搜索

任正非关于华为云的讲话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2020年12月30日,《心声社区》发布了任正非在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的发言。华为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以“总裁办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布任正非2020年11月4日在企业业务及云业务汇报会上的发言,释放出华为云在2021年将有可能展开新一轮调整的信息。在这个发言里,任正非谈到了华为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路径、迭代思路等,从战略部署的高度到具体的方法,任正非关于华为云的自我批判与思考,不仅仅对于华为云本身,对很多IT厂商向云转型,都有启示意义。

首先是思路上,要改变从卖硬件设备向卖云服务的方式转变。云计算是一种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交付方式转变,大家都认同这样的方向,但很多IT厂商实际做起来的时候还是拧不过“卖硬件设备”的习惯性思维。

7年前,《中国电子报》记者曾经采访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王坚曾谈及华为等传统IT厂商向云计算的转型:“大家都知道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模式,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又是向用户卖设备。”

任正非在这次讲话中强调:“华为云不是我们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开发产品并销售产品,而是华为面向客户商业模式的改变,即由卖产品改变为卖云服务。必须构建卖云服务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营、运维能力。我们向亚马逊、微软学习的同时,也要将本身30年的网络积累做成云服务市场独有的优势,开创更大的空间,构建差异化特色。”

云计算是一个方向,是IT产业的新一轮进阶,在这个进阶的方向上,各家企业有各自的路径和技术方法。今天,云计算发展进入第二篇章,进入混合云时代,事实上即便是混合云、专属云、私有云,它的核心依然是面向专有客户的公有云,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够更好地创造更优和更好的云技术与云服务,让客户享受到云的极致效率,这同样是思路的问题。

任正非表示:“很多政府企业的核心数据、核心业务仍需承载在自建数据中心或专属云上。自建数据中心也会从简单的虚拟化走向云架构,一般由客户自己进行维护,这些客户同时要求享受公有云的高阶服务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华为云混合云解决方案。专属云本质上依然是公有云,是针对特定客户而建设的公有云,亚马逊建设了GovCloud政府云,只服务于美国政府,由亚马逊进行维护。”

其次是组织架构上,要提供统一面向客户的界面,改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组织碎片化的问题。”用任正非的话说:“我们现在的IT架构又是围绕着组织架构来构建的,组织有多碎片化,IT就有多碎片化。”云计算交付给用户的是更高效、更易用、更极致的服务,帮用户解决掉各种麻烦,这必然要求云服务商自己解决掉自己各种内部的外部的麻烦,提供真正一体化的服务。

记者曾记得早年关于微软云的一次采访,微软一副总裁谈及微软云将要拥抱开源并整合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服务进入微软云平台,令记者很意外。面对记者的诧异,副总裁给出了理由,大意是当你提供给用户的是产品,那么厂商之间可能会是竞争,但是当你交付给用户的是服务,你的服务产品就应该模糊掉竞争,而让服务的产品做到让用户最满意。有了这样的思路,才能够贯穿到内部整合与外部的合作上。

而事实上,当纳德拉从微软云服务业务负责人升为微软CEO之后,所做的核心调整就是改变微软的企业文化,把协作作为改造微软文化很重要的一步。微软对员工的考核中有一项是你对其他部门的贡献,由其他部门来进行评价和打分,目的就是推动员工的开放和协作。

在这次讲话中,任正非谈及了目前华为云与企业业务面临的组织架构问题:“现在一线有的代表处专业化分工过细,接口多了,干部多了,汇报多了,实际干活的人却少了。”“等级森严的组织层级、部门墙,导致分工过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客户却难受了,本应该团结一致为客户服务的力量存在内卷。”所以要在一线形成场景化的合成作战,“坦克”“飞机”“大炮”“机关枪”……都应统一指挥。建议按“作战综合化,能力专业化”的原则对代表处组织进行优化。

再者从技术演进方向与实现路径上,需要构建面向未来领先世界的架构,保持技术架构的延续性。任正非用“解构”的方式谈及了华为在一些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的维度和方法,希望通过解剖与类比,找到能够在云技术领域复制的创新方法。

任正非表示:“能不能像存储产品一样建立面向未来领先世界的架构,有哪些关键的短木板、新介质、新算法、新架构甚至新理论等需要突破,组织起各阶、各类的‘突击队’,让科学家、专家、工程师提前自由地去研究,找到解决办法。比如,有没有新的先进软件架构、有没有新的工具方法、有没有新的算力架构、有没有新的编排算法、人工智能的算法等等,一样一样地做好。”

同时任正非也表示,技术架构要保持持续性,专家团队决策体系的迭代也要科学稳定,行政主官不要干预技术决策。“底层架构的开放性、扩展性、稳定性、持久性、安全性、效率,决定了后续软件的发展潜力、研发效率。”而且任正非进一步强调,软件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持续优化的发展,要进入直接竞争领域,要超越对手,就需要不断地改革。

软件正在定义这个世界,当然包括云计算,所以华为接下来会进一步强化软件的能力。任正非表示:“新的一年里,我们在软件的架构、方法和工具上要加大人才投入。敢于引进大架构师、全球软件大赛的优秀人才,努力从我们的队伍中培养造就各级各类各阶的架构师,根据能力、贡献及时提拔的云计算架构。”

打造更优的架构,从芯片、网络、计算、存储等各个维度来找到新的变量,各个公司都在八仙过海,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道亚马逊、微软纷纷动芯片的心思、算法的心思、网络的心思。这个世界正在因为云而重新改变,在不久前举行的亚马逊AWS的re:Invent上,亚马逊的AWS CEO Andy Jassy在三个小时的演讲中使用“重新发明”(reinvent)这个词高达50次,这表示这个世界会云而重来一遍,同样也意味着云计算将进入新一轮的重塑期。

第四从生态的维度看,得生态者得天下,生态决定了云计算公司的生与死,必须要以重视生命的方式来抓生态。任正非表示,华为要“全力以赴抓应用生态建设,像亚马逊一样建立大生态。没有应用,华为云就可能死掉”。

牵引用户上云、用云的关键还是商业价值,而能够带来更大商业价值回报,或者说真正能够触动用户神经的还是与业务高关联紧密应用业务,所以一个云平台对于用户有没有吸引力取决于其应用生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WS在全球的合作伙伴有几万家,在中国有几千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生态效应,所以蓬勃发展。

在构建云应用生态这个事情上,任正非认为移动互联网应用、企业应用、政府应用、煤矿应用、机场应用、平安应用、GTS应用、公司内部IT应用,都是华为生态发展的机会窗。

从构建的方法上,任正非谈到了华为终端云的经验,同时也透露了华为在生态构建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管理意识到调用接口的管理到流程与组织架构等。

在讲话说,任正非多次提及了“黑土地”这个词,不管是从技术创新研发上还是对于生态伙伴上,任正非都希望华为能够成为一个营养充分的“黑土地”,让技术蓬勃生长,让伙伴与应用蓬勃生长。

在任正非的这个讲话发布之后,网络里有网友留言说:“任老板看得透彻”,也有网友说:“微软、亚马逊花了十年布局,做云计算尤其是IaaS,急不来。”应该说,只有看得透自己,敢于正视自己,找到更好的路径,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希望华为云,明天更好。


以下为演讲全文,供大家参考:

360截图20210106215959406.jpg

按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任总属不太懂的一家。他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访谈,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抛出一块“粗砖”,供探讨、批评、参考。

一、正确理解和定位云优先。对内我们优先选择用云方式为客户提供IT基础平台服务,对外就是客户迫切优先选择华为云服务。

我们讲云优先,不是讲华为公司所有领域都以云优先,而仅仅在IT领域要优先实现以下几点:1、面向客户的算力和分布式存储(不含企业存储)需求时要以华为云优先;也就是当客户对服务器、分布式存储、虚拟化、私有云有需求的时候,要引导云服务优先;2、混合云要以云服务的商业模式优先;3、行业解决方案的底座要以华为云优先。

当然我们期望以华为云优先为客户提供服务,但客户不一定会选择我们,只有华为云提供的云服务做到最好,客户才会优先地选择我们。当然,云服务好的基础是华为云平台必须做得好。而不是技术支持人员没有让客户明白我们的云服务是什么,就塞给人家一堆“土豆”;或者“土豆”太多,有些没有用上。我们引导客户数字化,首先引导他们使用华为云提供的云服务。我们的价值观与宗旨,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客户利益至上、我们的云服务上,我们还要踏实努力。让客户用电一样方便使用华为的云服务,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聚焦在做好我们的华为云平台及其提供的云服务。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服务能力、多个责任中心,力量碎片化。华为云首先要在极致性价比、可用性、数据安全性等基础能力上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所聚焦的行业、聚焦的场景做好使能层,构建好云生态体系,构筑有竞争力的获客能力。

政府、企业上云已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大企业的非敏感数据应用、政企的新型创新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地承载在公有云上;另一方面,很多政府企业的核心数据、核心业务仍需承载在自建数据中心或专属云上。自建数据中心也会从简单的虚拟化走向云架构,一般由客户自己进行维护,这些客户同时要求享受公有云的高阶服务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华为云混合云解决方案。专属云本质上依然是公有云,是针对特定客户而建设的公有云,亚马逊建设了GovCloud政府云,只服务于美国政府,由亚马逊进行维护。因此,公有云、专属云和混合云,甚至包括非华为私有云将长期共存,以解决客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华为云解决方案最终形成的结构是:一套技术架构,支持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商业形态;两种交易模式,一是卖给客户、产权属于客户、客户自己维护的混合云,二是产权属于华为、由华为维护、客户订阅云服务的公有云(含专属云);三种部署方式,一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与公有云分开运维的私有部署,二是部署在华为建设的数据中心里面,由华为运维;三是部署在客户数据中心里面,作为公有云的延伸,由华为运维。

华为面向客户提供公有云、混合云和“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三种产品形态。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坚持硬件同构,软件架构统一;公有云和混合云要做好客户选择,不要试图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基于“服务器+虚拟化软件”,联合合作伙伴,满足多样性的政企自建数据中心和IT/OT系统的需求。

华为要打造领先的ICT基础设施,要在联接、计算与企业存储和华为云三方面都取得胜利。在继续增强联接的同时,强化软件力量的建设,构建一个好的华为云平台、云生态,把适合上云的行业场景牵引客户优先上华为云,成为政企上公有云的首选。通过客户上华为云,反逼华为的平台进步。我们要将联接、计算与企业存储和华为云有机融合,构筑面向所聚焦的行业场景的行业“智能体”,助力智能升级。

内部统一组织,是靠打胜仗来牵引的,在打胜仗中不断来组合队列。从小交换机开始,从传输开始,从2G无线网开始,从简单的路由器开始……无不是用胜利来牵引。为什么四野的队伍这么彪悍?是因为他们跟着林总一直打胜仗。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从海南岛又打到朝鲜……,他们总信任林总,全部统一在林总的意志中。林彪并没有做多少思想工作和说教,胜利是最好的教员,靠胜利言传身教。华为云业务的组织优化,能不能先从点开始,从胜利中总结出经验来。我们不可能简单采取阿里、亚马逊……一样的道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他们有用不完的美国股市的钱。我们如何发展,要找出一条路来,而不是简单模仿。

华为云不是我们传统硬件设备的领先优势,开发产品并销售产品,而是华为面向客户商业模式的改变,即由卖产品改变为卖云服务。必须构建卖云服务的能力及支持面向客户提供云服务的运营、运维能力。我们向亚马逊、微软学习的同时,也要将本身30年的网络积累做成云服务市场独有的优势,开创更大的空间,构建差异化特色。

二、我们要研究领先的华为云是由哪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哪些核心颗粒的先进而构成竞争能力的。

能不能像存储产品一样建立面向未来领先世界的架构,有哪些关键的短木板、新介质、新算法、新架构甚至新理论等需要突破,组织起各阶、各类的“突击队”,让科学家、专家、工程师提前自由地去研究,找到解决办法。比如,有没有新的先进软件架构、有没有新的工具方法、有没有新的算力架构、有没有新的编排算法、人工智能的算法 …… 等等,一样一样地做好。在算法、算力、核心网、鸿蒙、鲲鹏生态、先进的软件架构/方法和工具以及工具的科学归一化、代码仓统一与优化……,以及人工智能在我们网络平台优化中的应用,一样一样踏踏实实地把这些颗粒做好,以便形成团粒结构的“黑土地”。再把连接这些颗粒的操作系统也做好,方便客户在上面发展。我们要聚焦在关键客户需求上,利用好华为自身内部IT、终端云、GTS云的典型需求,培养一批队伍,这批队伍就在战斗与实践中拥有了理解政企对华为云的需求;然后一部分人再深入去理解支持万物生长的云是需要什么样的“黑土地”,“黑土地”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让万物生长。“黑土地”这个词是徐直军发明的,他应诠释一下。

技术架构要保持持续性,专家团队决策体系的迭代也要科学稳定,行政主官不要干预技术决策。软件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持续优化的发展,我们公司的软件是不错,但要进入直接竞争领域,要超越对手,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十年来我们的混合云技术架构经过了几次反复,导致时间上的浪费。

最底层的技术架构是最核心的,需要高手。底层架构的开放性、扩展性、稳定性、持久性、安全性、效率,决定了后续软件的发展潜力、研发效率。高级专家团队,人少而精,事少而明,有利于冷静思考,他们要有长期稳定的担当,不要草率地换人。

三、将来所有应用都会长在云土地上,但现在还不是,如何建成“黑土地”是我们努力的任务,应一步一步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云上线了200多个服务,发展了150多万开发者和近2万个合作伙伴,已初具规模,具备了更大方向发展的基础。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抓住政企数字化的机遇,在互联网、政企两个赛道上都获得更好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

首先要肯定我们的华为云平台是基本可用的,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在新的场景下(5G、800G、人工智能……)高速社会下如何进步,有没有机会达到世界先进,甚至领先。传统互联网公司在政企场景下有困难,在新形势下,我们有机会,突破点在哪儿。

新的一年里,我们在软件的架构、方法和工具上要加大人才投入。敢于引进大架构师、全球软件大赛的优秀人才,努力从我们的队伍中培养造就各级各类各阶的架构师,根据能力、贡献及时提拔他们,职级、薪酬也要及时匹配。云平台、云生态要向先进的公司学习,不要简单模仿。努力在平台架构中,加大优化的力量。我们是一个传统的硬件先进的公司,世界上转型为软件先进公司的例子还没有,我们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如何建立客户喜欢的“黑土地”,如何让伙伴生态生机勃勃,如何保证软件能扎到根,避免被切断的风险。

四、华为云对我司,既是一个产品提供,也是一个运营平台。质量与敏捷的运维能力是关键的要素。

硬件资源的池化、软件分布化、运维敏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服务的多样性……,我们是向亚马逊学习,还是向微软学习?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习。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云服务应该走微软的道路,优先为大行业、大企业服务的道路,聚焦深耕几个关键行业,打造“黑土地”。我们耕耘企业业务多年,有一个庞大的企业销售服务队伍,有一定的基础,联合客户、行业领先的应用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等生态伙伴,开展联合创新,积累和沉淀行业的关键知识资产,这样好的经验不要丢掉,每年做好两、三个行业,几年后最终能达到几个、十几个行业,就是不得了!微软就是通过与客户的联合创新,持续构筑了竞争优势。我们要与关键客户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把一些有前途、有大需求的颗粒抽出来,组成以全要素、全业务、全编成,拥有独立作战能力与权力的“军团”。我们也要学习亚马逊,把IAAS、PAAS做好,我们是有基础的。我们这么多年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是有可能把云基础平台即“黑土地”做好的,发挥联接+计算的优势到极致。我们聚焦在一、两个行业,搞清它的经验模型与算法,切实在行业打造有领先的能力。让客户接受我们。例如Oracle以一个数据库就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客户成功,不要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五、我们全力以赴抓应用生态建设,像亚马逊一样建立大生态。没有应用,华为云就可能死掉。

移动互联网应用、企业应用、政府应用、煤矿应用、机场应用、平安应用、GTS应用、公司内部IT应用,都是我们生态发展的机会窗。终端云的良好发展给我们做了榜样,南研所的弟兄们重现了英雄本色。当前生态伙伴调用接口的管理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生态型业务发展的最核心瓶颈,我们当前从管理意识、流程到组织保障都不够。我们一定要建立优良的架构,简化内部的消耗,我们一定要实现敏捷优质服务。我们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敏捷的为客户服务。利用好华为自身内部的IT、终端云、GTS云的典型需求,服务好内部客户,培养一批队伍,这批队伍就有理解政企对云的需求。现在内部客户的体验有待加强,不要浪费了需求的价值。

阿里云、腾讯云、AWS推出越来越多的软硬融合的设备,华为的优势在硬件,我们要加强软件、应用生态,不应放弃硬件给华为云带来的优势。保存底层架构的稳定性与高效率,发挥联接+计算的综合优势,持续迭代优化Ⅰ(IAAS)层架构,并牵引计算、存储、网络等Ⅰ层面向云场景的进一步创新。

六、云BG与EBG的关系:“作战综合化,能力专业化”,企业业务和云与计算业务应按这个原则对一线作战及组织进行优化,提升一线效率,最终要形成场景化的合成作战。

为支撑云与计算产业的商业成功,加强专业能力构建,要清晰知道几个行业,深入进去,做世界最理解它们、服务它们最好的组织,它们就会优先选择我们的华为云,这是我们的任务。公司从机关到一线都做了比较大的组织调整。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实践,新组织架构促进了一线的资源投入,提升了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云与计算BG应重点抓好华为云平台的建设,抓好产业生态的建设,做大产业空间,同时抓好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建立一支真懂云和计算业务的专业化队伍;EBG作为统一客户界面,要更多贴近客户,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强力的推动专业部门打造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现在一线有的代表处专业化分工过细,接口多了,干部多了,汇报多了,实际干活的人却少了。二是,资源投入增加了,作战效率却降低了。三是,内部沟通成本高,“一线分成两个组织后没感觉有什么好处,两个组织反而会增加很大的沟通成本”;“在政企做了决策以后,再到云那边沟通,两边频繁开会,没有原来那么高效。”。四是,等级森严的组织层级、部门墙,导致分工过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客户却难受了,本应该团结一致为客户服务的力量存在内卷。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IT架构又是围绕着组织架构来构建的,也就是说组织有多碎片化,IT就有多碎片化。现在多个BG的作战流程不同,IT系统当然也不同,连销售管理都拉不通。

这些问题既降低了内部运作效率,也直接影响了客户和伙伴的满意度。我们要在一线形成场景化的合成作战,“坦克”“飞机”“大炮”“机关枪”……都应统一指挥。建议按“作战综合化,能力专业化”的原则对代表处组织进行优化。

七、企业业务要聚焦战略重点,继续做减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一,企业业务要收缩战线,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原来确定的四个行业,不要再增加扩大作战面,把战略打散就没有战斗力了。因为我们是力量有限的公司,确定要做的项目就一定要做好、做精。我们要抓住一点,标准化的梯次推进,逐渐走向做厚、做多、做强。你们要抓住自己能做的领域,将兵力扑上去,扎扎实实做好,才可能真正找到比别人更好的方案。

第二,我们的队伍建设要明确强调,立足于联接,立足于华为云,但我们要知晓服务对象的工业,要知晓服务对象的Know-How,然后在算法上和别人合作。什么叫工业互联网?首先它的本质应该是工业,比如航空、汽车、交通、钢铁、煤矿……。第二是联接,联接这个产业,我们最熟悉,全部电子工程就是为了联接。第三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分为数据、算法、算力和Know-How。数据是客户的,有的算法是与合作伙伴合作做的;Know-How是行业、企业他们数十年的摸索积累与千万次验证,反复建模,留下的理论与经验结晶,这是我们最不熟悉的;我们能做的主要是算力这一部分。因此,我们只能做一个支撑平台——“黑土地”,从而支撑上面生长的个性化的应用。我们要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去包打天下,把别人的活给做了,做得很粗糙,也做不好,最后我们就没有战斗力和竞争力。

第三,后续的汇报,首先讨论如何收缩作战面,第二讨论作战模型。我们要讲清楚作战的战略方针,要讲过河的“船”和“桥”,不能“口号治企”。领袖要有架构性思维,领袖的责任是讲明方向、发现问题。比如,部门成长架构是什么,业务成长的架构是什么?哪些事是你一定要做好,做到什么程度?你们要看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邓小平就是在关键历史时刻的几个讲话,国家战略就转过来了。领袖要结构性地思考问题,能看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扑上去用“刀子”插进去,就能抢占市场。


责任编辑:赵强


    关键词:

    云计算 IT  5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相关产品
    相关信息
    • 常见问题
    • 展会中心
    • 展位咨询
    • 参展咨询
    • 在线留言
    • 13811553498工作时间:8: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