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疫情的爆发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影响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悲观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如今,这些不利因素变得常态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具体境况到底如何?答案需要从机构的数据以及一些行业动态中寻得。
数据看行情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9.8%,为近年来增速较好水平;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8%,仍处于较高水平;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8.3%,高于去年同期增速(9.4%)18.9个百分点。
此外,从下图我们可以观察最近几年(1-5月)的发展趋势。其中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与营业收入情况从2018年开始有明显的波动,2020年下探到低谷,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可见一斑。从整体行情来看,电子信息制造在过去一年里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这表明一方面我国疫情防控优势对整个产业有非常正面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全产业链在积极形成合力,寻找到了较好的发展模式。
再从下游的应用领域来看,赛迪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手机产量(7.54亿台)和计算机产量(2.2亿台)的增速分别为21.1%和43.9%,一方面表现出了手机和计算机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稳定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疫情带来了“宅经济”的机遇。
与此同时,有几个行业变动的趋势值得关注,其中彩电行业整体出现增速下滑并逐渐呈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彩电产量增速为-2.5%,再次逆转去年疫情以来的良好增长态势。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反映,今年以来彩电内需下滑显著,上半年销量从5000万台降至4000万台。此外,从计算机市场数据看,今年上半年,联想继续保持全球电脑市场出货量第一,约占全球市场的1/4,惠普产品正以-11.3%的速度减少向全球市场供应;在手机市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跌出全球前五,除三星占比略有下滑,苹果、小米、OPPO、vivo的出货量均有上涨。不仅如此,5G基站设施建设进入低谷,由于5G应用场景滞后,运营商从投入产出考虑对建设基站意愿衰减。
纵观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复苏同时夹杂着些许悲观,这种悲观正在达到新的平衡态。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都是动态发展的,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政策动向看战略
当下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火热时期,全球半导体大国都在紧锣密鼓的提出发展计划。如3月,欧盟提出“数字罗盘”计划,计划投入1300亿欧元发展数字工业;5月,韩国公布“K半导体战略”,计划未来10年投资约4500亿美元,将韩国建设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6月,日本发布半导体新战略……
国内更是把集成电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江苏等多地在“十四五”规划中均谈及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规划。拿上海来说,上海的“十四五”规划着力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集群。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发展,提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于电子信息领域,上海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下一代通信设备、新型显示及超高清视频、物联网及智能传感、智能终端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服务领域。加强核心基础元器件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影响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推进电子信息制造高端化发展,进一步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引导大型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链主导能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终端产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一代智能消费终端,着力打造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得益于在半导体上的深厚积累,上海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产业集群效应,未来还会继续加强集成电路园区建设,其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备自主发展能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高地。上海是典型集成电路发展高地,承担了很重大的集成电路发展任务,从上海政策走向以及企业的发展动向,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产业的发展规律。
面对多变而复杂的形势,产业急需一次面对面的深度交流。2021年11月2-4日,第98届中国电子展——国际元器件暨信息技术应用展将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3馆举行,此次展会以“元件强基,万物互联”为主题,呈现2+6展位布局,包括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两个基本点,以及5G与物联网、汽车电子、防务电子、工业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六大板块创新应用。此外,本次展会同期会举行近20场产业论坛、嘉年华等活动。让参展企业充分了解行业动态,摸清市场行情,也让参展观众得到了充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与国际知名企业面对面。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更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之路。
电子信息 半导体 芯片 智能终端 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