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城市切换 

欢迎您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本站热门关键词:深圳电子展  上海电子展  成都电子展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世界机器人大会 服务贸易交易会

站内搜索

工信部就“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举行新闻发布会

WechatIMG2961.jpeg

编者按: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信息技术发展司综合处处长冯伟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十三五”时期两化融合发展生态加速构建

记者:工信部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在新的发展阶段,持续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谢少锋:“十三五”时期,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两化融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作为牵头部门,工信部通过政策制定、标准推广、工程实施、试点示范等系列举措,加快两化融合发展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体来看有四方面。

一是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先后推动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业互联网发展等落实配套政策,持续加强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二是对传统产业提升作用显著。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不断实现突破,累计完成7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2项国际标准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发布实施,两化融合“中国方案”推向国际。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业务环节的广泛应用。

三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生态加速构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标识解析体系,平台赋能作用不断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四是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我们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重大短板攻关取得新进展。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科技和产业发展形势,作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非常有必要全面认识新阶段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一是战略决策方面,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回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均对两化融合作出部署。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时期融合发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从实践经验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原因就在于我们敏锐抓住了发展机遇,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浪潮,探索并长期坚持了一条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不同,我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就迎来了信息化发展浪潮,所以必须走一条信息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融合之路。一方面,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信息技术提供了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最广阔的“试验场”,扩展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也驱动我国网络强国建设持续推进。可以说,两化深度融合是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有效路径。

三是从全球布局看,融合发展成为当前全球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发达国家纷纷以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对全球产业发展和经济秩序的控制力。对我国而言,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对标国际的“中国方案”,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亟需深化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全要素融合发展

记者: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进升级。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还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谢少锋: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十四五”时期既面临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又面临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业融合。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数据的赋能作用持续显现,正在引发系统性、群体性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了一系列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广大企业应对供应链中断、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的必然选择。远程办公、智能生产、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普及,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数字化服务的潜力,加速了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进程。

三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迫切。当前我国制造业仍面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诸多挑战,亟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制造大国与网络大国的优势,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202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

记者:面对新发展形势,“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规划设定了哪些发展目标?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江明涛:《规划》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结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因素,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爆发的时代潮流,紧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接续“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融合发展目标,明确了相关量化指标,帮助我们全面把握发展主动权。

在总体目标方面,我们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在具体指标方面,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

为实现这些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三个五”的重点工作任务。

第一个“五”,就是系统谋划5项主要任务,具体来说,一是培育融合发展“七个模式”,即发展新型智能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二是探索“六大行业领域”融合路径,即加快推进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行业和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夯实“四大基础”,即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推动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标准体系;四是激发“四类企业”活力,即培育生态聚合型平台企业、打造示范引领型骨干企业、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五是培育“一个跨界融合生态”,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升制造业“双创”水平。

第二个“五”,就是兼顾落地设置5大重点工程,具体来说,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包括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等;二是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包括开展两化融合度标准制定与评估推广、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升级版、健全标准应用推广的市场化服务体系等;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包括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应用、组织开展平台监测分析等;四是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包括打造系统解决方案资源池、培育推广工业设备上云解决方案、健全解决方案应用推广生态等;五是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包括制定和推广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标准、提升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加快发展工业电子商务等。

第三个“五”,就是凝聚合力提出5个保障,即围绕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大财税资金支持、加快人才队伍培养、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可以说,“三个五”的工作举措相互配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将为各界推动融合发展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多措并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化应用普及

记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规划》也对此作出了部署。“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冯伟:我们经常提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的全面连接,实现对工业全要素的汇聚和优化配置,是支撑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是我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也是“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成效显著,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00家,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达到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达160万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广泛应用在4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优化供给,打造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在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就是“双跨”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一批面向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平台,以及面向云仿真、数字孪生、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单点贯通”的专业型平台,提升多样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能力。同时,积极打造工业微服务和机理模型资源池,加速工业技术、工艺、经验等知识的模型化沉淀和平台化推广,培育“平台+5G”“平台+园区”“平台+服务”等创新解决方案,提升平台服务水平。

二是坚持应用牵引,以标准化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普及。聚焦行业转型痛点问题,找准关键工业场景,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首先实现工业场景的数字化和解决方案的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解决方案的规模化推广。依托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工业互联网进园区等活动,推动标准化解决方案的宣贯推广,提取行业共性经验、破解企业转型痛点、培育优秀示范标杆,引导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坚持合作共赢,打造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各方协同努力。一方面,要推动产学研用金加强合作,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等载体,开展关键技术产品联合攻关,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商务、物流等社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在线化汇聚和平台化共享,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另一方面,要创建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

以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变革、模式创新

记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将标准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能否介绍近年来两化融合标准工作的主要进展成效与下一步工作考虑?

冯伟:我们都说,“产业转型,标准先行”。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两化融合领域标准体系建设,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普及推广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律和方法路径,以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变革、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目前,累计发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7项、国际标准2项,全国已有39000余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余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和自对标。通过贯标,企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贯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10.0%、经营利润平均增加了11.2%。

“十四五”时期,我们会进一步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服务机构、企业等各类主体协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方法指导。具体而言,《规划》中对标准工作进行了两方面部署:

在标准研制方面,我们将聚焦两化融合的重点细分领域,依托TC573、TC28等专业技术组织,围绕两化融合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数字孪生、数字化供应链、设备上云、数据字典、制造业数字化仿真等重点领域,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结合贯标实际需求,开发相关配套的自动化贯标工具,提升贯标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在标准推广方面,一是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升级版,引导地方政府、央企集团、行业组织等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示范,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的覆盖。二是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度标准研制,对标“工业4.0”等国际通用做法,结合我国发展实际,从技术、管理、生产、产品、服务等五个维度系统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行评价,指导各地区、各行业更精准定位区域、行业融合发展水平,明确不同融合度企业的发展重点和提升路径,引导企业逐级或跨级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水平。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衡量融合发展成果重要标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规划》中也将“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请问针对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规划》具体有哪些布局?

谢少锋: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传统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扩散渗透,融合发展产生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持续引发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规划》将“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作为深化两化融合的重点任务,不仅为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指明了新赛道,也为评价融合发展成果提供了新标杆。

首先要明确“是什么”。我们在《规划》中围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重点部署了七个方向,可以概括为“六化一品”,具体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新型智能产品等,均是市场价值大、发展潜力深、示范效应强的代表性、引领性领域。比如,平台化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设计门槛和成本,个性化定制助力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实现逆势增长,网络化协同加速了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化延伸助力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实现服务水平的提升。

其次要明确“为什么”。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代表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深化两化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对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在存量变革方面,新技术加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在增量培育方面,有利于充分挖掘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构建全面、系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第三要明确“怎么做”。《规划》发布后,我们将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场景”。通过持续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征集等活动,着力培育一批面向行业场景的新模式新业态解决方案。二是要“抓标准”。目前,我司推动起草的6项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应用实施指南系列国家标准已正式获批立项,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的应用推广力度。三是要“抓生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开展新模式应用宣贯与培训,通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工业互联网大赛等活动,凝聚行业共识,加快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落地推广,打造低门槛、广覆盖、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

责任编辑:齐旭


    关键词:

    两化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 工业互联网 数字技术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相关产品
      暂无资料
    相关信息
    • 常见问题
    • 展会中心
    • 展位咨询
    • 参展咨询
    • 在线留言
    • 13811553498工作时间:8:00 - 18:00